哲学史

哲学史  >  中国哲学家  >  正文

历代追封追谥

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不断追封追谥。

东周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鲁哀公    尼父    亦称“尼甫”,孔子字仲尼,父是敬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    褒成宣尼公    汉元帝曾封孔氏二支长孙孔霸为褒成君,日后以褒成君食邑八百户祀孔子

东汉永元四年(92年)汉和帝    褒尊侯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北魏孝文帝    文圣尼父    文圣为谥号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静帝    邹国公

隋朝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    先师尼父    先师出自《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    先师

唐朝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    先圣    隋至初唐释奠礼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废周公,以孔子为先圣,颜渊配享

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    宣父

唐朝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    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690年)武则天    隆道公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    文宣王

宋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    玄圣文宣王    玄圣出自《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玄圣素王之道也”

宋朝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    至圣文宣王    因避宋圣祖赵玄朗讳而改至圣,至圣出自《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

西夏人庆三年(1146年)西夏仁宗    大周明宗文宣皇帝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成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

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    至圣先师    张璁认为孔子称王名不正言不顺,明世宗依其意见,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    大成至圣文宣王    李若琳提请恢复孔子元朝时的封谥,经礼部商议,最终确定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中华民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    大成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