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中国哲学家  >  正文

社会经济

        荀子赞成社会分工和合群合作,以免互相争夺和工作怠惰。人类不能与野兽竞争,必须合群,形成社会组织,才能生存。社会组织中,人必须分工,各有职守,互相帮助,社会上各种人,都按一己的能力而取得其地位,社会资源的分配,应该合乎正义的原则。荀子支持封建制度,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家,士大夫有田邑,官吏有俸禄,农民商人工人都是庶人,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穿衣吃饭。君子与小人的界限,要严格划分,把劳心者和劳力者分为两个不可动的阶级,后者要服从前者。社会虽然不平等,但同时社会成员却可从资源争夺中解脱出来,保障大家的安全,得以共享公共福利。人们的社会地位即使并不相同,但仍可以互相监督,确保特权阶级不会逃避应有责任。故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如果要得到安全与和平,就须存在社会分工。罗哲海认为,荀子具有社会契约的观念。

        荀子指出要国富民足,应“节用裕民”,国君和官员都节俭不浪费,并要减轻赋税,协助人民增加生产。人欲是无穷的,必须加以限制,合乎物资供给的数量。他主张减少浪费资源,与墨家思想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荀子认为在礼制许可的程度下,人民乃可享乐,如果资源处理得当,人的欲望是能到满足的。为了百姓生计,政府应该轻徭薄赋,并协助流通财物,使天下物产以有易无,互相供给。物欲是生产的动机,不可一味抑制,要增加生产,必须改善生产者的生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农业是财富根源。从人民生活是否饱足,可以看出国政的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