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文化哲学  >  正文

【张志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这一重大论断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增强了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种文化要具有穿越时空的引领力、凝聚力、辐射力,必须具有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如果没有文化主体性,我们就难以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难以对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择善而从,也不可能有在选定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坚定决心、坚强意志。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有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坚定与自觉。文化主体性让我们意气风发、昂扬向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信心百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如何解决好古今中西之争,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背后,体现着文化主体性的强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让文化主体性更加巩固。 

  作为“两个结合”光辉典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有力地体现了这一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也是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根本遵循,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文化方向,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两个结合”,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20230808日 第09版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