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文化哲学  >  正文

【冯颜利】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近期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党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大家一定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在谈及“练就过硬本领”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号召广大年轻干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语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意指君子不担心地位的低下,而害怕德行的浅薄;不以钱财的紧缺为耻辱,却因德才的贫乏而羞愧。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以改进浑天仪、发明地动仪而闻名于世。他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有安邦兴国之志、经世济民之能,善于审时度势,且进退有度。张衡一生勤勉为学、正直为人、清廉为官,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他曾婉拒高官厚禄而就低位以佐贤主,兴学校、振礼乐、任贤能、改民风、促生产,颇得百姓称道。 

  百行以德为首。中国历来重视立德,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据《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春秋时鲁国叔孙豹曾提出人生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强调立德为先。唐孔颖达对立德做出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可见,砥砺德行才能以身作则、垂范于世,实现济世救民的抱负。反之,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如《周易·系辞下》所指出的,“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因此,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司马光也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立德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建功立业之基。 

  广大党员当立何德,又如何立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始终坚守政治立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守公德,就是要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严私德,就是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广大领导干部都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共产党人来说,党性就是最大的德。当下正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明确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总要求,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党性上的坚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还要持续推进党风廉政教育,以党章党规党纪学习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内在修养和外在约束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此外,党员干部既要德配其位,也要才配其位,在实践磨炼中增长才干,正所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以学促干、以干促学。 

  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需要大量忠诚干净担当、德才兼备的好干部。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本领历练。毛泽东同志就曾殷切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奋斗者参与并见证了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和彪炳史册的成就,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同样离不开千万万奋斗者挺膺担当、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为国家和民族赢取更加伟大的胜利和更加璀璨的荣光。 

    

  本文为冯颜利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名义发表。 

    

  原载:《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4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