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明代哲学

【李璐楠】李材的心性论及其定位

中晚明时期,随着阳明后学流弊的逐渐呈现,特别是由于沿着“无善无恶”、“良知见在”方向作过度发挥,在本体和工夫论上都引发了不少争论。①李材(字孟诚,号见罗,1529-1607)在这种情形下提出“止修”宗......

阅读全文

【张学智】王阳明思想新论

一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对于人生论极具启发意义,他把人视为一个向未来敞开、不断超越自己的存在。人存在的意义价值是在和他面对的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人和世界不只是知识的共同体,更是意义和价值的共同体。人是世......

阅读全文

【张昭炜】方以智的心性思想根源及学术理想

一《性故》全书七千余字,钞本现藏安徽省博物院,题名“方以智述”,“六世孙宝仁录”。据方以智门人郭林言,方以智“著有《易余》、《炮庄》、《鼎薪》、《会宜编》”等。[①](《性故》结尾处有“此藏轩会宜编终......

阅读全文

【郑万耕】论“质测”与“通几”之学的本义

方以智曾提出“质测”与“通几”一对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质测之学与通几之学的概念。长期以来,学术界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质测之学即自然科学,通几之学即哲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

阅读全文

【陈少明】“心外无物”:从存在论到意义建构

引言:从“南镇观花”说起“心外无物”,这个表面上不合常理的命题,历几个世纪而聚讼不断,意味着它的内涵不会如其字面所表达的那样简单。此外,一种观点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出或触及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还在于其......

阅读全文

【张学智】王夫之《既济》卦阐发中的时代关切

    《既济》与《未济》是《周易》的最后两卦,且皆三阴爻三阳爻,卦爻中又多占断之辞,故王夫之对此两卦的解释发挥涵涉丰富,其中多处隐含着对明代政治的曲折评论。本文以王夫之《周易内传》对《既济》的阐发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