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中国哲学家  >  正文

三十七、三十八、四十九、五十四

难二第三十七
本篇分七则历史故事,韩非依序进行驳论:

1、反对省刑,提出“刑当无多,不当无少”;
2、反对仁政,提出不能赏无功,必须诛有过;
3、否定孔子给予文王仁和智的评价;
4、提出成就功业需要“君臣俱有力”;
        1、‘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
5、提出君主只要凭着手中的官职和爵禄就不会“劳于索人”,同时使用大臣时又要始终防范其劫夺和篡弑;
6、探究国家税入的增加主因为“人为”与天功,而非单纯因为地利;
        1、‘入多,皆人为也。若天事风雨时,寒温适,土地不加大,而有丰年之功,则入多。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
7、反对君主身先士卒,认为取胜的诀窍在于利用好利恶害的人性,实行信赏必罚。

难三第三十八
知下明则禁于微,〔禁于微〕则奸无积,奸无积则无比周,无比周则公私分,公私分则朋党散,朋党散则无外障距内比周之患。知下明则见精沐,见精沐则诛赏明,诛赏明则国不贫,故曰︰一对而三公无患,知下之谓也。

五蠹第四十九
韩非考量历史进化论,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君权巩固,政府一定要除去五种人。“蠹”字意指由内部危损整体的木中之蛀虫,五蠹指五种蛀虫,韩非认为为学者(儒家士人,以儒家思想干涉政治)、言谈者(纵横家,游说君王,妄谈外交,却是自身从中牟利)、带剑者(游侠、侠客等,或者墨家钜子,以武力干犯法律)、患御者(逃避征兵的人,影响国防)、商工之民(商人与工匠,不事农耕,囤积居奇,并与农民争利)等,为扰乱政府利益的五种人,必除之。本篇亦为历史上公认的韩非子代表作。
        1、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悍,以斩首为勇。

心度第五十四
韩非认为立国用民,君权务在统一民心,明确建立法制规范,确实执行赏罚。

  1.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

  2. 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

  3. 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4. 夫国事务先而一民心,专举公而私不从,赏告而奸不生,明法而治不烦,能用四者强,不能用四者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