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外国哲学  >  世界各地其他哲学  >  正文

【戴小峰】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初探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穆斯林族为主体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宪法规定,伊斯兰教是国教,所有马来人都是伊斯兰教徒。但该政府一直强调, 马来西亚实行政教分离, 不实行伊斯兰教法。20 世纪6070 年代,在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复兴也以它独特的方式展开, 并对马来西亚的政治、民族关系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来, 伊斯兰教党更是对马来西亚政府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1999 年的第十届国会大选中,伊斯兰教党不仅成功地保住了吉兰丹州, 而且再度夺回丁加奴州, 伊斯兰教党获得的州议席由33 席上升到98 ,国会议席从1995 年的7 席上升到27 , 超过了华人反对党民主行动党(10 ) 而一跃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反对党[1]。为了应对回教党的挑战, 马哈蒂尔总理于2001 9月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 此举引起朝野一片震惊。本文拟对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原因、特征和影响作初步探讨。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原因

1. 种族压力是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内在驱动力。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根据1997 年的人口统计,以马来人为主的土著占总人口的62 % , 华人和印度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6. 96 %7. 5 %。数量上,马来族人的优势并不是很强, 更令马来人不安的是, 华人在经济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因此,无论是马来民众还是执政的巫统,对马来民族的落后状况都深表忧虑。1969 年爆发的种族骚乱,正是由于马来人对华人政党在第四次大选中所获得的国会议席的显著增加感到不安而引起的。此次事件成了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导火索, 马来人开始全面掌权,而马华公会曾一度退出政府。此后,政府一直禁止社会公开讨论种族问题。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政治社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经济上的挫败感,马来民众需要取得一种强烈的种族认同感和种族荣誉感。无疑,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感情。在马来西亚,马来人就是穆斯林, 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 更加强调马来人的伊斯兰教信仰、价值观和情感,必然会促进马来民族的认同感和民族荣誉感。

2. 马来西亚的社会分化是伊斯兰复兴的重要原因。马来西亚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实行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搭上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在这个大变革的过程中,马来社会受到了来自西方化、世俗化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 贫富的两极分化,官员的贪污腐化等社会弊端突出地显现出来,而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中的马来人并未得到多少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这些现象与伊斯兰教所主张的社会公平、公正、平等的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少数富有者有能力享受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 并沉湎于其中, 开始抛弃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而大部分生活贫因者却依然保持着严峻的穆斯林习俗,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生活贫困的下层马来人以憎恨、嫉妒的心态, 要求净化社会风气, 恢复传统的宗教礼仪和生活,恢复对真主的尊重。当伊斯兰教党提出建立伊斯兰教国, 实行伊斯兰教法的主张时, 特别容易引起中下层马来人的共鸣。正因如此,伊斯兰教党才得以在农村马来人居多的丁加奴州和吉兰丹州站稳脚跟。

3. 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是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催化剂。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来, 泛伊斯兰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穆斯林世界所经历的危机与挫败、力量与成功, 都成了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得以复兴的催化剂。1967年的阿以战争, 阿拉伯联军的失败, 使穆斯林世界在否定西方发展模式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到伊斯兰教义中去寻求精神慰藉; 70 年代阿拉伯石油禁运的力量以及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成功,也极大地鼓舞了穆斯林世界。随着马来西亚政府加入伊斯兰会议组织及其它各种国际伊斯兰组织,马来西亚政府与民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泛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为了获得穆斯林国家的支持和提高在穆斯林信众中的威信,马哈蒂尔总理不失时机地在世人面前展示他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而留学海外的马来青年学生则容易受到其他国家伊斯兰主义学者的影响,并从中受到鼓舞。这些学生回国后,往往成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主力军。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特征

1.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是一种民族宗教的复兴。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是以反西方,特别是以反美国为重要特征的。然而, 在马来西亚, 反西方的特征却并不明显。中东国家在二战前,大多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殖民地历史, 战后, 由民族主义者建立的世俗政权,走上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道路。然而在1967 年的阿以战争中,阿拉伯军队却不堪一击, 这促使中东穆斯林相信, 必须摒弃西方的发展模式,而代之以伊斯兰教的方式来复兴穆斯林世界; 美国对以色列的一味偏袒, 使阿拉伯世界对美国恨之入骨。因此中东的伊斯兰复兴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反美、反西方的烙印。而马来西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二战后,它凭借出口加工贸易搭上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西方的市场使它受益匪浅。在与西方的接触中,并未经历过如中东伊斯兰国家那样强烈的挫折感。在马来西亚, 反西方的声音是如此微弱, 以至于人们几乎忘记了它也是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员。

马来人需要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一方面,政府通过执行一系列倾斜的民族政策来增强马来人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在马来西亚,政府元首和首相必须为马来族的穆斯林才能担任; 马来人享有森林保留地, 在录用公务员及上大学的招生比率上占较大的百分比;并且宪法明文规定,禁止国内的其他种族对马来人享有的特权提出申诉[2]70 年代以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就是一个旨在增强马来人经济实力的政策。同时, 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的马来人,自然把原因归之于伊斯兰教的力量,促使马来人更加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更加热衷于参加伊斯兰政党和组织; 另一方面, 马来民众通过信仰伊斯兰教而找到维系马来民族认同的纽带。伊斯兰复兴是与增强马来人的政治经济实力,强调马来人的政治经济特权以及马来民族认同感和荣誉感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马来民族认同是通过伊斯兰复兴来整合的。在伊斯兰复兴的同时,马来民族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复兴,反之亦然。因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复兴与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不同,它是一场宗教—民族的复兴。

2.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以和平方式为主。在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中,许多极端穆斯林团体应运而生, 并诉诸暴力行动, 给各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造成激烈动荡。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黎巴嫩的真主党游击队等恐怖组织。马来西亚虽然也有极端组织,但并未造成强烈的社会冲击。一方面,这归功于马来西亚政府对极端组织的有力打击。另一方面,也与马来西亚参政渠道畅通不无关系。在大多数伊斯兰国家,允许伊斯兰政党参与选举, 是最近才出现的, 伊斯兰主义政党被长期排斥在合法的参政途径之外。而在马来西亚, 政党政治由来已久, 伊斯兰政党和组织是可以作为合法的政治反对派参与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的。因此,伊斯兰主义的政党可以不用诉诸暴力进行反政府的活动,而可以通过合法的参政渠道来获得政治话语权。另外,政府通过吸收一些有才干的激进伊斯兰主义者参与政府,来分化瓦解伊斯兰势力。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曾是激进的“伊斯兰青年运动”组织主席的安瓦尔·易卜拉欣被吸纳进政府,并成为马来西亚的副总理, 马哈蒂尔总理的亲密助手。而“伊斯兰青年运动”则在群龙无首的状况下迅速衰弱下去。

与这一特征相联的另一原因是,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处在中东阿拉伯伊斯兰核心文化圈的外围, 从伊斯兰文化上讲,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是阿拉伯文化的一个分支或变种。这里的穆斯林普遍较为温和。在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所受到的挫折感不很强烈, 相反, 与西方的贸易交流使马来西亚迅速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的影响

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复兴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形势及民族关系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 马来西亚将会更加伊斯兰化。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复兴运动和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号召力将导致政府提倡伊斯兰制度和习俗,并把伊斯兰的象征和习俗纳入其政权” [3]1957 年的《马来西亚联合邦宪法》规定联合邦为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在马来西亚已实行多年, 但由于巫统多年来的一党独大, 以及马哈蒂尔总理对马来西亚政局的控制, 长期以来, 反对党都不能对巫统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到目前为止, 马来西亚还没有发生过政党轮替。然而, 伊斯兰教党在1999 年第十届国会大选取得的胜利, 则向巫统发出了挑战的信号。“9 ·11事件后,世人对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恐惧感容易波及到温和的伊斯兰教组织和普通的穆斯林信众身上。这在马来西亚的非穆斯林群体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对于伊斯兰教党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个争取马来选民的契机,在“帮助回教兄弟”的口号下, 容易唤起马来穆斯林的宗教感情, 从而获得马来选民的支持。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扩大,这种口号的号召力会越来越大。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已使马来西亚的极端青年蠢蠢欲动, 要求到阿富汗进行圣战, 那么即将对伊拉克的进攻会不会把这种反美的愤怒情绪传递到普通的穆斯林身上呢? 在下届大选中,巫统与伊斯兰教党争夺的“前线州属”正是马来人占绝大多数的吉打、彭亨及玻璃市。在这种形势下,回教党有可能取得这些州的执政权。正如曹云华先生所预测的“从最近几届的选举结果看, 伊斯兰教党大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首先夺得一个又一个州的政权, 然后再一举夺得全国政权。一旦伊斯兰教党取得全国政权,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化就是不可避免的。” [4]为了争夺马来选民, 马哈蒂尔总理在2001 9 月突然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分析家认为此举是巫统反击回教党抨击巫统无意建立回教国的策略。通过此举向马来人传递2 项信息,就是政府已将马来西亚建立为回教国,并由回教徒担任首长。这将有助于巫统在来届大选中获得马来人的支持。但是此举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星洲日报》特约作者法文诺博士认为: 9 ·11 事件的确让政治伊斯兰在马国占有一席位,巫统及回教党都在突出本身的回教观, 而且试图比对方更加回教化。它们在政治上玩弄宗教课题,使到宗教介入政治成为一种正常现象,也将宗教价值纳入政治常规, 如此导致非宗教政治(世俗化) 更加没有立足之地。” [5]可以预测的是, 为了回应这一讲话,巫统会执行一系列象征性的伊斯兰化措施。

2. 民族矛盾将更加激化。在马来西亚,宗教的区分往往成了民族区分的同义语,华人和马来人对伊斯兰教的态度泾渭分明。旅美学者王碧君博士于1999 年和2000 年对马来西亚的新生代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政党倾向方面, 马来受访者约半数支持伊斯兰教党,只有约三分之一支持国阵;在被问及如何决定支持哪一个政党时, 马来受访者把回教排在了第一位, 其次才是社会公正、诚信以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而华人受访者的排列次序则是公正、诚信、可信赖、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这反映出两族青年人在宗教取向上矛盾突出; 在另一个问题上, 华人认为多元文化最重要,马来人却选择回教最重要。[6]在伊斯兰复兴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马来人尊崇伊斯兰教,而华人和印度人则对伊斯兰教充满畏惧。“9 ·11事件则更强化了这一趋势。在政党斗争中,由于人民行动党害怕与伊斯兰教党结盟会丧失华人的选票,2001 年退出了替阵,使有望取代国阵的全国最大反对党以瓦解告终。另外,民主行动党为了抗议马哈蒂尔宣布马来西亚是回教国的讲话, 在全国发起了“人民醒觉运动”, 该党主席林吉祥就因分发反对回教国传单而两度被警方扣留[7]

总之,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复兴是在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并成为全球伊斯兰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马来西亚独特的民族构成以及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它不大可能转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国。这是因为,执政党在制定政策时不得不考虑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感受,马来西亚的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化的潮流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没有哪一个政治家会愚蠢地把马来西亚拉回到复古的伊斯兰教法统治之下。然而在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方兴未艾的情况下,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复兴仍具有勃勃生机,它对马来西亚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仍会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来西亚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伊斯兰模式”。马哈蒂尔就曾表达过这种类似的思想。他认为,拥有伊斯兰文化遗产、经济迅速增长的马来西亚将有机会创造出一个完整和天然的伊斯兰发展模式[8]

【参考文献】
[1]廖小健:《世纪之交马来西亚》,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 月第1 ,229 页。
[2] () 帕特里斯·贝尔:《东南亚的穆斯林》,《东南亚纵横》,1980 年第1 期。
[3] ()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 1 月第3 ,117 页。
[4]曹云华:《“9 ·11 事件”对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的冲击》,《东南亚研究》,2001 ,年第6 期。
[5]《学者评论纪要, 捍卫世俗政体迎挑战》,《星洲日报》,2001 12 31 日。转引自廖小健:《马来西亚近况与相关评论》,《东南亚研究》,2002 年第1 期。
[6]《新生代的想法和国家的未来》,《星洲日报》, 20028 1 日。
[7]新加坡《联合早报》,2002 8 5 日。
[8]杜红:《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潮及政府对策》,《东南亚研究》,1997 年第6 期。

 

(原载《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12 。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