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外国哲学  >  专题研究

【潘德荣】认知与诠释

    由于现代诠释学的兴起,理解过程中的“意义”问题得以凸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知识的客观性要求与认知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传统认知主义的知识论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诠释学发展到加达默尔语言诠释学形态,......

阅读全文

【钟锦】走出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误区

引言“当苏格拉底专注于伦理和美德时,并且与它们相联系他首先提出了普遍的定义的问题。……对于苏格拉底来说试图寻求一个事物是什么,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他寻求逻辑的推论,而所有逻辑的推论的出发点就是一个事物是......

阅读全文

【孙周兴】本质与实存

本文建议把人们通常译为“生存”或“存在”的拉丁文existentia改译为“实存”。[1]理由大致有如下几项:其一,在汉语中“生存”多半是指人的,至少是指动物、活物的,是一个与“死亡”相对的概念,通常......

阅读全文

【王路】西方哲学汉译的困惑与超越

在关于being的讨论中,一“是”到底论①受到的最大批评之一是:汉语中“是”做名词不好理解,在翻译中难以胜任;而“存在”一词尽管也有各种问题,但是从中文理解的角度要好得多。《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

阅读全文

【章忠民】走出先验与经验之争的陷阱

整个西方哲学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当代的发展,其间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有关先验与经验之争,因为先验与经验之争其思路及其解决途径直接关乎合理性与合法性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康德实......

阅读全文

【汪堂家】死与思一一死亡现象的文化分析

思之死总是伴随着死之思。对死的领悟意味着在的澄明。当哲学和文学毫不隐讳地把“死”这个触及人类灵魂深处的奥秘揭示出来时,人们才猛然发现,“死”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许多文化现象的活的源头。中国历来重死。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