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明代哲学

【孙宝山】王阳明的《论语》诠释

王阳明对《孟子》、《大学》、《中庸》的诠释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但他对《论语》的诠释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阳明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语》诠释著作,但他在《传习录》及《文录》中对《论语》有许多阐释和发挥,日本学者......

阅读全文

【田文军】古典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种范型

考察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历史发展,应当深入地解析现代型形态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但也不宜忽略对古典形态的中国哲学史著述的考察。“五四”前后,一些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中曾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于......

阅读全文

【曹峰】“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

一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①(以下简称“北大简《老子》”)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对于《老子》文本及思想变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注意到其中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方式,下经第一章的“玄之又玄之”......

阅读全文

【何静】杨简心学新论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浙江慈溪人。他是陆九渊门下最有影响的学生。其心学思想在宋明心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建构彻底的心本论杨简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本心说。陆九渊......

阅读全文

【冯琳】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

一、船山哲学“即身践道”的特质先秦时期的儒家常常从人的身体出发来思考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认为身体是自我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连接点。孔子的“君子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①,就是从人......

阅读全文

【刘宗贤】退溪与阳明:朱熹哲学的不同走向

朱熹理学之称为理学,是由于他继承了从二程以来多言天理,精心构制以理为核心的宇宙、心性、修养相互关联的哲学体系。然而理学并非不言心。从二程开始即探讨心、性、天的一致与贯通。至朱熹更综合了周、张、二程等理......

阅读全文

【俞荣根】黄宗羲的“治法”思想再研究

回顾实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人们无不敬佩浙东学派的功勋,尤其惊叹其领军人物——黄宗羲那“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惊世骇俗之论,而他的“治法”论也同样广受学界关注,赞许有加。梨洲先生的思想无疑站在了那个时代的前沿......

阅读全文

【杨建祥】船山论“熟”

王船山在儒家的成人之道里,熟仁始终成为应有之题。关于熟仁的检讨,源于孔子,后经儒家学者的发微和阐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儒家成人之道。其中王船山的熟仁思想是别致又有创新的。一、船山对孔、孟“熟仁”观念的发......

阅读全文

【范立舟】晚明人文精神分析

嵇文甫在《晚明思想史论》开篇以富有激情的笔调描述道:“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晚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