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

【杨朝明】上博竹書《魯邦大旱》小議

由於身處魯地的緣故,對於上博竹書中的《魯邦大旱》頗為注意。在該篇公佈之前,當看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透露的《魯邦大旱》的有關情況,又拜讀到廖名春先生的研究成果時,便撰寫了《上海博物館竹書〈......

阅读全文

【廖名春】思孟五行说新解

荀子《非十二子》对子思、孟轲的批判,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

阅读全文

【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

【姜广辉】古《诗序》复原方案说明: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整理本”),笔者以“古《诗序》”称之。二、古《诗序》共有完、残简二十九支,简号按照整理本称之。其中第二......

阅读全文

【韩星】先秦儒家道统意识与批判精神

一、问题的缘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国人形成了一个基本看法:两千多年来儒学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提供理论基础,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还发明了一个“专制儒学”的名词。其实,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也存在着一条若......

阅读全文

【刘康德】“浑沌”三性

一、《庄子》中的“浑沌”与《山海经》中的“浑沌”庄子“浑沌”说见于《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

阅读全文

【王玉彬】从“生成”到“齐通”

钱穆先生认为,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把“物”纳入其理论视域的哲学家。在钱先生看来,孔子只关注人事而未及心物对立之问题;墨家虽然开始注意物之维度,但重在借物讨论由名实而生的知识论;孟子则开始注意到心物......

阅读全文

【孔德立】道不远人:早期儒家礼仪之道的形成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朱熹的学生陈淳编撰的《北溪字义》曰:“道,犹路也。当初命此字是从路上起意。人所通行方谓之路,一人独行不得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共由底......

阅读全文